艺术家&青年导演 Coffee Wei 的残酷戏剧宣言 | OF小酒馆




魏寅祺 | Coffee Wei
魏寅祺,青年导演。致力于艺术创作与研究,涉及影像、实验戏剧、舞蹈剧场和行为,曾多次获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国内外机构扶持。常年穿梭于“绵延”,“时间-运动”与“无器官的身体”之间,持续探索跨领域艺术创造,与图像词汇之间的关系,试图让人们心灵癫狂、精力昂扬,正视真实的自我,以此摆脱物质令人窒息的压迫和束缚,最终以尼采式的姿态面对命运。主要作品有:戏曲音乐剧《唯不忘相思》,实验戏剧《一声巨响》,舞蹈剧场《惊梦》,实验戏剧《万物静默如谜》,CloneProduction & arts 沉浸式实验艺术展,艺术短片《我们的失真》与《粒子的褶皱》,安托南·阿尔托启示诗《爱尔兰来信》等。


精彩花絮独家放送!


请先和我们的读者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大家好,我叫魏寅祺,是一名青年导演。

您大学期间本身学的是哲学专业,最后却走上了艺术创作之路。是什么样的契机呢导致您做出这样的决定的呢?
一开始我学哲学的时候觉得整个哲学的语言、语境,包括哲学语言的体系都越来越深奥了,有可能让当代人无法理解。后来觉得如果我想把一个故事讲好的话,有可能需要学些其他的东西,于是我就去学了导演,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
其实我在学习的时候就比较喜欢电影。然后我的老师就告诉我说如果你真的要学电影的话,他可以推荐一些老师让我去上上课。我在读书期间就跟着他们学习相关的内容,一边学习一边去拍片子实践。就这样子摸爬滚打走到现在。

那了解到您跟您的好友一同创立了大妄语工作室,当时是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名字
我觉得在这个世界,其实我们分不清楚谎言跟真相,很混乱。因为在这个环境里面谈所谓的谎言或者真相,太凭借于个人的良心,或者是不同的逻辑推论。要通过很多事实的证据链才能推导出来这个所谓的真相。

换而言之,戏剧——它是一种谎言还是真相?对于很多演员而言,剧本里角色 干过的事情他本身没干过,但他在舞台上做了,他说了那些事前写好的台词。他是“违心”地说。这很有意思,这里面可以探讨的东西很多,他到底在呈现的是什么,是谎言还是真实?


所以基于这个的话,我当时就想用这个“大妄语”三个字。因为在佛教里面的话,妄语就是指说谎,违背本心的人。对于我来说的话,我想用这个名字来告诉大家或者告诉我自己,告诉我们团队里的人,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初心是什么,我们不要忘了对于自己的批判和思考,对自己的质疑和反思。我觉得这是比较关键一点。
我觉得戏剧就是那样子,带有一些自我反思和批判的精神在里面,就是真实跟谎言之间的一些游弋吧,或者是一种逃离。

您既拍摄过商业化的网剧,也有纯粹表达您自己思想的影视作品。请问您如何看待商业与艺术的关系?
我们太强调商业跟艺术之间的分界线了,以至于模糊了或者是我们越来越没有去想为什么一个作品会有商业跟艺术两个维度的区分,我觉得这是我们人为的一种割裂。
简单来说,我觉得商业作品更倾向于迎合,艺术作品更倾向于自我内心的表达。
我有部戏叫《惊梦》。这个戏当我内部演完以后有个观众就说,这个戏是导演内心潜意识的感官表达。把它表达出来是很难。但是作为观众,有可能会需要进入到导演的思想里去,要进到他的直觉情感里去才能明白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这有可能是艺术跟商业之间最让人明显感觉到区别的地方——有可能你突然间进入到作者的心里了,发现了这个作品背后的含义,那这就是艺术;有可能这个东西突然间带给你下意识的满足或者愉悦的话,有可能就是更偏商业一些。

请问您对装置艺术的理解是什么?对于许多艺术家将科技与装置艺术结合所创作的交互装置艺术,你又是如何看待的?
我有个朋友,他做了一个作品叫《痴人说梦》,这个作品有很多的装置,比如感应的一些模块,色彩和音乐会随着所说的不同语言和台词产生变化。这样一个交互的东西听起来很简单,实现起来却非常难。
我参与过一些他的创作过程,当中我的感受是,装置是可以让人更沉浸式或者直接地理解。有一种互动感,有交互的一种反馈,可以让你更直接地去体验到这种过程。
我也想过做一些交互的沉浸式戏剧。因为现在有很多沉浸戏剧,就是一个真人的实景,但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在里面。慢慢地大家会用一些元宇宙、VR的概念去做一些东西。
我们的体验感有可能会更升级一步,这个只是在个人层面上来看,但是从更高的层面来看的话,我觉得它还可以再次创造不同的世界和不同的资源,这个是毫无疑问的。《痴人说梦》这个作品是很小的一个空间,但可以做出非常丰富的变化。如果把这些变化展开铺平的话,需要一个200平至300平的空间才能完成,这就是一个很厉害的地方。
通过科技装置交互这件事情可以把各种可能性涵盖在一个空间里面。看起来就是一个空间,但是维度上面更复合一些,浓度更高一些。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面它的资源利用度也大大提升,是非常高的级别。


一个作品不是要秀技术,最终还是要落到个人的情绪价值或者说内容价值上面去,如果你这个作品没有直接的、直觉性的东西,那可能就差一些。
当很多人都运用了这种技术呈现手段的时候,那比的就是内容。人人都是艺术家,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情绪价值。

您的作品《萨拉凯恩的摧毁》参考了残酷戏剧《摧毁》,这个灵感是如何产生的?”改成,您的作品《萨拉凯恩的摧毁》参考了戏剧文本《摧毁》,这个灵感是如何产生的?
这个问题涉及到我在学习导演的过程中,一些发现由此产生的思考。比如说我会发现当观众走进剧场的时候,他没有被感动到。他没有被剧本,或者是没有被演员所影响到,观众就在剧场上睡觉。
那这个时候,我会想戏剧到底是在做什么,同样换一个角度,什么可以是戏剧?戏剧可以是什么?在这个思考的过程当中伴随着做了一些东西,也有了一些大胆的想法。比如我想把空间变成一个场域,在这个场域内有很强的能量,然后观众进来的时候一下子就被刺激到了,随后他醒了。这样的一个场域以此唤醒我这样麻木的人。我这种没有什么判断力和思考力的人,我这种太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这个场域里面的时候会突然自我解放。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残酷戏剧的提出者,Antonin Artaud,他被外界定义成一个狂躁患有精神病的人,有过在医院里面被电击治疗的经历。他有一个文章叫《残酷戏剧宣言》。我在里面看到了他很多关于残酷戏剧的描述。


《残酷戏剧宣言》,他这样写道让人类意识到内心底层潜伏的残酷。人类通过戏剧式的毁灭获得至高的平衡:心灵癫狂、精力昂扬,正视真实的自我…摆脱物质令人窒息的惰性……最终以高超的英雄式的姿态面对命运。残酷性的剧场按照他的定义是“以诗、音乐和可塑性来运用空间的剧场”。不同于古典主义戏剧中舞台位于中心观众位于边缘的地位,残酷戏剧主张仪式性,在布置上将观众置于中心而舞台四周围绕观众,这样的结构与原始部族的节日祭祀类似。而在表现上,残酷戏剧摆脱了对剧本的依赖,基本舍弃了情节与对登场人物必要的说明,而将表现力直接诉诸于行动本身。

对于以后也想像您一样从事这条艺术道路的同学们,您有什么建议或者经验分享吗?
我们从小到大听了太多的建议,这个建议,那个建议,那你觉得听了这些建议之后你的人生会变得更好吗?只会让你更难受,为什么?因为建议太多了。
看似有那么多建议,换而言之就是有那么多的选择,你看到这些选择,并不代表你能够去选。看似有很多选择,其实恰恰你根本学不了多少。所以建议太多了,我们应该消除建议。听听你自己内心当中最想走路是什么,自己给自己的建议是什么?往这个方向你可能会做得很好,因为这是你的兴趣点,而并不是我给你的。


《自由散漫的生成》
生成“无用”的过程,是自我的引退,是罗格斯的消失,是真实的显现。一群人来到这里,以自己的身体作为创作的材料,与其指挥听令于某个人,不如一起来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学会链接,学会自我的引退,学会生成某个东西。于是当一场“自由散漫”的表演完成后,我想到:“当死亡作为主人的时候,与我何益。晦涩冷涩的幽冥,苍白冰冷朦胧的笑,暗淡无光的生命火焰,鼓不起的勇气,世途的阴影和风暴,化为乌有。这骨子里不会被遗忘的恐惧,留给你。”

《粒子的褶皱》
我一直在想,如果去掉身份证上的信息,那么我实际真实的出生地应该是在哪里,在宇宙中的哪一个位置。另外于时间而言,我所出生的时刻,如果去掉,那么我又应该是什么时间出生的呢?这些问题,深深让我引起绵延的好奇心。去除坐标有关系的一切,是不是就能发现真实。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坐标系遍布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着不同的判断标准和定义,这些让我们能够稳定的判断情况的起因经过结果。然而在坐标背后的世界又是什么样子的?
当下时代,信息呈现出绵延的形态,我们周围的万事万物以一种喧哗与骚动的形态呈现了别样的姿态。信息造假,歪曲编造,蹭流量,网红,等等,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以及被放大后的结果。由此引发灵感,在创作中以残酷戏剧为意识形态,调和人类无意识,重组了艺术与介入艺术,使表演摆脱了形而上学的符号,让它走向更复杂的表现形式。




“现代性”,被定义为具体时期特定思潮的产物,一种艺术实质与表现的决裂,体现在当下则是对于艺术手段的反常运用。我们所忽略的是艺术手段的日常行为和诗学功能,以及日常事件与艺术事件两者之间分享着共同的特征,对在艺术固有物质性上建立艺术自主性的尝试,迫使语言拥有一种特殊性,然而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与作为诗的语言不断交织。
所以有了这个作品,以材料,音乐,影像为材料,营造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一群无生命的物件在以脱离文本的方式探讨粒子、人类及孤独。其中的物件,行为及影像拥有自己的视角,没有的导演,没有作者,只有行为和影像。

《炙热的材料》
你们问我热爱这个世界吗?我回答我热爱真实。蜡烛,火焰,面具,薄纱,铃铛,每一个元素都有其背后的寓言。黑暗中的蜡烛燃烧,意味着我往消失更近了一步。面具隐去了我的身份,它们在黑暗中前行,铃铛的声音,呼吸的声音,薄膜飘动的声音,去感受它们!去感受这一切的喧哗与骚动!随后,我用火焰刺激你以及你们所有人。火焰过后的欢愉是隔着手套感受,还是用身体本身,取决于你们。炙热烫破薄膜,世界毁于行动。


编辑:Akiko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来源:魏寅祺











版权声明:
作者:bitchina.net
链接:http://www.bitchina.net/archives/7255.html
来源:比特中国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