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艺术家Reva:艺术、盲盒、Collection的三位一体 | OF小酒馆





Reva

Reva,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是一名算法艺术家、计算机图形工程师、创意程序员。之后在中影电影集团担任研发工程师,在 VR 和 AR 领域内创业。作品曾在北京三里屯 CHAO 酒店艺术橱窗项目、BDMG 生活艺术节、Gap C Gallery+ 艺术展中展出。曾与第 24 届冬奥会、成都国际金融广场、《灵笼》、时尚品牌 Delicate Skeleton、24KiCK 等合作。






访




Hi!Reva 您好,请先和我们的读者

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Hello 大家好我是 Reva,目前在做 NFT 加密艺术。本科学的是信息安全,研究生学的是计算机应用,在中科院计算所虚拟现实实验室读的硕士,学习的专业是计算机图形学。


您原来是一名算法工程师,

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接触到生成艺术的?

2018 年的时候开始回归初心,因为我一直对艺术很感兴趣,小的时候其实很喜欢画画,练过一些童子功,学了一些素描,但是后来念书的路径没有再往艺术方向走了,所以小时候的梦想还是被我保留了下来,直到 2018 年突发奇想想去尝试一下艺术创作。

我隐隐之中觉得有一些方式和一些作品,有很大的技术含量在里面,并且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去做,而且这跟我之前从事的工作履历有所关联,基本上都是和新型的媒体媒介项目、不同的数字内容有关系。

2018 年开始我就从技术圈子里面出来,先自己学习怎么样去做艺术内容,拿数字技术的方式去做艺术作品,之后是调研了一长段时间,最后搜索到这种风格叫算法艺术,当时就觉得跟我本身背景,还有自己的兴趣都特别契合,便潜心在里面做实践。

开始都是自学,然后因为本身就是学代码的,所以比较熟悉怎么样去做这方面的实验,最后上手还挺快的。到了 2020 年年初的时候接触到 NFT 加密艺术这个概念,当然后面也是觉得非常符合自己的特质,并且也进入到社区里面学习。

2020 年的八月份开始入驻了一个全球比较知名的加密艺术平台,叫 Makersplace,之后在上面开始正式做加密艺术。很有幸的是我的第一位藏家就是圈内特别知名的,也是特别早期的加密艺术藏家。


在自学生成艺术的过程中遇到了

什么样的困难?

其实做算法艺术这一块,我接触到的更多人是本身是学艺术的,他们在做算法艺术时遇到的大多是技术问题,而我的情况恰恰相反。技术问题对于我而言只要工具是熟悉的,那不清楚的麻烦很快就能解决。

我的问题点是在于艺术内容的创作上,即便我之前的工作经历跟数字艺术有很直接的往来,但毕竟具体工作内容跟艺术制作没有太多的联系,所以工作流程以及思维方式就不一样了。

在开始创作前,你先要找到想要表达的那种冲动,之后再去收集平日里面所观察的,并且根据平日的观察获得自己的灵感。我觉得这一套思维逻辑对于我来说是需要经常练习的。

后面要去学习的技术方向,我觉得还比较方便的,可能我跟很多做算法艺术的创作者走的路径不太一样,因为我是从科技转到艺术这边的,所以我更多的是需要训练艺术方向上面的思维变化。




您是怎么样把这些算法技术转化成艺术

作品的?使用了哪些风格?

实际上我一直觉得中国传统建筑上的配色以及它的结构很有趣,像我这次 Art Blocks 上面做的《窗棂》,就是使用中国传统建筑里面很常见的一个饰纹元素,实际上我一直对这个课题很感兴趣,虽然说原来接触的东西并没有太多传统文化元素,但我慢慢觉得这个东西越看越有意思。


我是觉得这么传统的东西,如果用科技的方式给它重新赋予一种新的玩法,或探索会更有意思一点。


而且现阶段好像没有听说谁在做这方面的事情,反观到这个程序里,其实就是某一个参数的变化而已。我发现摸索的过程非常有意思,算法有可能无意中帮你生成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之后需要你去总结归纳哪一类属于中国风特色,哪些可能是更泛化的风格。


您最初进入区块链行业的契机是什么呢?

实际上做加密艺术家属于半只脚踏入区块链行业,基本上节奏得跟着区块链行业的步伐,由于我本科学的是信息安全,所以说正好创作和专业对口。

那时候看了些白皮书相关的论文,我很快理解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基础,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便从技术上非常赞成和支持这个应用,直到 2020 年年初见到区块链和加密艺术的结合产物时,我才发现终于有一个自己很感兴趣的应用方向和话题。

疫情其实加速了这场 NFT 运动,很多艺术家在疫情时期开始了解 NFT,并且着手开始创作 NFT。比较早期进入的艺术家都很乐意帮助社群里的新人,所以 NFT 社区的氛围非常正向和融洽,不会存在什么内卷。而且我刚进入到这个行业时也受到过不少艺术家的帮助,所以直到现在我都非常的感慨,也很感激有这样的契机!


近年来NFT市场的火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NFT作品,大众对于NFT作品品质的参差不齐感到质疑。您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

我觉得不应该当成是一个分类,因为本身艺术作品就是参差不齐的,那 NFT 作品参差不齐我觉得反而是件好事,说明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这个行列里面来,然后进行尝试。


Art Blocks 这个NFT平台有什么特点?

以及NFT艺术品有什么特性?

艺术家做的作品可以生成很多种形式,在 Art Blocks 里藏家去 mint 一个 NFT 时,它只跟当时交易的哈希值有关,平台直接用那个哈希值去作为参数,生成出一个只和藏家当前交互相关的作品,所以这是独一无二的!它也不存在造假,因为之前有些 NFT 的盲盒项目都是提前设定好顺序的。

但是在 Art Blocks 上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你只要不去 mint 它,它就不会生成。所以 Art Blocks 能达到完全真实的盲盒体验。

你拿到的不仅仅是一件艺术作品,也是艺术家整套作品中的一个切面,它相当于把艺术、盲盒以及 Collection,三个概念揉在一起。所以说Art Blocks 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并且很聪明的平台。


您认为一个好的NFT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真正意义上好的 NFT 或者加密艺术作品,它应该充分利用了 NFT 的技术作为媒介。

举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就是 Pak,他是现在最红最顶尖的加密艺术家,并且确实是配得上这个位置的。虽然早期作品比较偏向于数字艺术,但是中后期全都是跟加密艺术行业本身文化以及区块链技术媒介有关的作品,<merge>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Pak 同时也一直在调侃藏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他更像是一个主持者或者说一个游戏的主办人。

他在观察整个作品会被大众引导到哪一个方向,从整个事件的开始到结尾才是 Pak 的作品,在我看来这些作品和观念艺术比较相像。



<5-hydroxytryptamine>

血清素又称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脑干中的中缝核是哺乳动物脑 5-HT 神经元密度最大的核团,大脑皮层是主要的投射区域,其中投射到额叶皮层的神经纤维最为浓密。适量的血清素可以令人感到快乐、平静和情绪稳定,正如<5-hydroxytryptamine>的作品介绍说的:

"The sweet bitterness, the happy sadness, the warm loneliness.

The peaceful chaos, the beautiful mess, the meaningful blank.


An organic chemical will help you to taste them all."


<Dopamine>

多巴胺(Dopamine),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一种在脑和身体中扮演几个重要作用的有机化合物。大多数类型的奖励会增加多巴胺在脑中的浓度,并且许多成瘾药物会增加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

"It makes you happy.

It makes you shiver.

It fills you with love.

It splits you apart.

Careful, IT's addictive."










<Through the Window>

<Through the Window>受中国传统建筑和中国画的启发,利用算法生成不同图案的窗棂和不同姿态的花木。

与可能出现的雨雪景象一起,构成了一个具有东方审美韵味的角落。这些场景是动态的,例如缓慢移动的窗框、树木生长、下雨和下雪。

窗棂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审美元素。它上面的各种图案将通过窗户装饰风景,就像一幅画。这样一幅四季同步的画面,深深地印在了很多人的记忆中,凝聚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日常印象。

我们可以想象在室内,看着窗外树影摇晃,或用与当前画面相同的视角看向窗内。也许我们在寻找回忆,也许我们在寻找希望,任何人都可以书写自己的诗。




<Chasing the Moon>


<Mirage of the Skeleton Castle>


<The Time Machine>


<The Good Old Days>




编辑:Ocelot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来源:Reva


版权声明:
作者:bitchina.net
链接:http://www.bitchina.net/archives/7318.html
来源:比特中国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