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区块链「桥」:如何打破 Crypto 世界的信任边界?

撰文:Arjun Chand
编辑:南风
-
什么是区块链「桥」?
-
为什么我们有不同类型的「桥」?
-
我们如何对这些「桥」进行分类?
什么是区块链「桥」?

上图:将 ETH 从以太坊主网桥接至 Avalanche 链 (将 ETH 转换成 wETH) 的过程
为什么会有不同类型的「桥」?
「桥」
可以实现不同区块链之间的通信。而且,就像复杂的数学问题一样,当你看到加密生态系统中
不同的桥接解决方案
时,你会发现不仅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实现区块链之间的通信。不同的区块链
「桥」
有着不同的设计,有自身独特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当涉及到在两个区块链网络之间使用哪个
「桥」
进行通信时,有很多选择。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一下这种通信是如何运作的。
(trustboundaries)
,它们不能简单地相互通信。这些信任边界包括但不限于:
-
以太坊和 Solana 彼此不了解对方。
-
这两条链都是只能知道自己的链上发生了什么,而不知道链外发生了什么。

-
无须信任性 (Trustlessness):具有与底层区块链相同的安全性;
-
可延展性 (Extensibility):在任何区块链上都能被支持;
-
普遍性 (Generalizability):能够处理任意的跨链数据。
(即区块链自身的验证者负责验证跨链数据)
、外部验证系统
(即使用一组外部的验证者来中继跨链数据)
和本地验证系统
(即只有参与到特定跨链交互的参与方才会验证该交互)
。
基于「桥」的工作原理来进行分类
-
需信任的「桥」(Trusted Bridges):这类区块链「桥」使用一个中心机构来进行运作。这种区块链桥之所以被称为“需信任的「桥」”,是因为用户需要信任某个第三方 (也即这个中心机构) 来使用这座「桥」并保管他们的资金。这类桥梁的例子包括多链「桥」和特定于区块链的「桥」,比如 Binance <> Ethereum Bridge。
-
无须信任的「桥」(Trustless Bridges):这类区块链「桥」通过使用智能合约和算法,消除了可信第三方的角色。它们之所以被称为“无须信任的「桥」”,是因为它们不要求用户信任某个中心机构来使用「桥」。因此,用户的资金安全总是由用户保管。这类桥梁的例子包括Connext、cBridge 和 Hop 等。
-
人工检查点:这里由机场官方人员控制和操作,用户必须信任他们,让他们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和物品。
-
自助检查点:这里由机器负责操作,用户始终控制着自己的个人信息和物品。


基于「桥」连接的对象来进行分类
-
L1 <> L1 桥:这类「桥」将两个不同的 L1区块链网络连接起来。比如 Avalanche Bridge 连接着以太坊网络和 Avalanche 链。
-
L1/L2 <> L2 桥:这类「桥」将 L1 区块链与 L2 网络连接起来,或者将两个不同的 L2 网络连接起来。比如,Across 一个是将以太坊 L1 与诸如 Arbitrum 和 Optimism 等 L2 网络连接起来的桥梁;Hop Protocol 一个是连接不同的 L2 网络的桥梁,也可以是将以太坊 L1 与 L2 网络连接起来的桥梁。
-
国家高速公路:这些是连接所有主要城市的道路。
-
州内高速公路:这些是连接某个城市中重要部分的道路。


基于「桥」转移资产的方式来进行分类
-
锁定 & 铸造:这类区块链「桥」会锁定源链上的资产, 并铸造目标链上的资产。比如 Polygon 的 PoS Bridge、Avalanche Bridge (AB)、Wrapped BTC (wBTC) 和 wMonero 等。
-
销毁 & 铸造:这类区块链「桥」会销毁源链上的资产,并铸造目标链上的资产。比如 Hop Protocol 和 Across Protocol。
-
原子互换 (Atomic Swaps):这类区块链「桥」会将源链上的资产兑换为目标链上的资产。一般来说,这类「桥」是无须信任的,因为它们依赖于自我执行的智能合约来进行资产兑换,从而消除了在“锁定&铸造”和“销毁&铸造”机制中需要可信第三方的需求。比如 cBridge 和 Connext。
-
把你的车放在位于 A 市的一个仓库里,作为交换,你会在 B 市得到一辆一模一样的车。当你返回 A 市时,你只需要把你当初抵达 B 市时获得的这辆车归还,然后把你原来在 A 市的那辆车拿回去。这与区块链「桥」使用的“锁定 & 铸造”机制相类似。如下图所示:

-
为了离开 A 市,你必须销毁你的车,然后作为回报,你将在 B 市获得一辆一模一样的车。当你返回 A 市时,同样的过程将再次发生:你必须在 B 市摧毁你的汽车,然后你将在 A 市获得一辆相同的汽车。这与区块链「桥」使用的“销毁 & 铸造”机制相类似。如下图所示:

-
将你在 A 市的汽车兑换成另一辆 B 市的汽车。当你返回 A 市时,你可以重复同样的过程:将你在 B 市的汽车兑换成另一辆 A 市的汽车。这与区块链「桥」使用的“原子互换”机制相类似。如下图所示:
基于「桥」的功能来进行分类
-
链到链的桥 (Chain-To-Chain Bridges):这类「桥」主要用于支持两个区块链之间的资产移动。通常,这种「桥」使用“锁定 & 铸造”机制。例如:Polygon 的 PoS Bridge(连接 Polygon 和以太坊)、Binance <> Ethereum Bridge(连接 BSC 和以太坊) 以及 Avalanche Bridge (连接 Avalanche 和以太坊)。
-
多链桥 (Multi-Chain Bridges):这类「桥」旨在跨多个区块链转移资产。这种「桥」可以被部署到任何 L1 或 L2 区块链上。例如:Connext 和 cBridge。
-
专用桥 (Specialized Bridges):这类「桥」专注于特定的生态系统,旨在支持资产在特定区域之间的移动。由于其专用性,这些「桥」通常能够促进更快、更便宜的跨链交易。例如:Hop 是一个 Rollup 到 Rollup 的桥梁,能够实现跨以太坊主网和 L2 网络的资产转移;Across 专注于实现从 L2 Rollups 到以太坊主网的快速、廉价的资产转移。
-
包装资产桥 (Wrapped Asset Bridges):这类「桥」专门设计用于实现将非本地资产转移到不同的区块链上。这类桥梁通过在目标链上创建出代表源链上的资产的包装资产 (wrapped assets)。例如:Wrapped BTC (wBTC)、wMonero 等。
-
数据专用桥 (Data Specific Bridges):这类「桥」是专门为跨多个区块链传输任意数据而设计的互操作性协议。通常,这些协议会成为 dApps 的基础层,使 dApps 能够实现跨链可组合性。例如:Celer 的 Inter-chain Message Framework、IBC、Nomad 和 Data Movr。
-
dApp 专用桥 (dApp Specific Bridges):从纯粹的技术角度来看,这些都不是「桥」。通过连接到不同的区块链,这些 dApps 建立了一个生态系统,允许价值以类似「桥」的方式跨链转移。例如:Thorchain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跨链 AMM (自动化做市商),提供跨链流动性特性,使跨链资产交换成为可能;其他示例还包括 Anyswap、Wanchain 和 Synapse。
总结
-END-
【发布文章仅为传播更有价值的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内容与观点不代表Unitimes立场。本微信平台出现的图片均在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添加微信unitimes2018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来了就点个“赞”呗

版权声明:
作者:bitchina.net
链接:http://www.bitchina.net/archives/7595.html
来源:比特中国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二维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