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变成代码?谷口暁彦の极幻实验!

2007 年随着乔帮主的一句“一个 iPod,一个手机,一个互联网通讯器,这不是三个独立的设备,这是一个设备,我们把它起名为 iPhone”拉开了智能手机和虚拟空间技术的帷幕。
这也是现实世界与互联网之间的距离迅速缩短的时代!VR 领域、电子游戏以及芯片技术都在马不停蹄的往更加智能专业的方向发展。
第一部 iPhone 地诞生可以说是跨时代的
其中有一个人能把虚拟和现实完美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里不得不提及日本艺术家谷口暁彦,他生于 1983 年的日本埼玉县,2006 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美术学院情报设计系,并在 2 年后从同校研究生院设计系结业,16 年谷口暁彦成为了多摩美术大学美术学院情报设计系讲师。

渡邉朋也(左)谷口暁彦(右)
说到情报设计应该会有很多人感觉“莫名其妙”,有可能会联想到情报机构之类的,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情报设计其实又叫信息设计英文中的 Information design,情报=信息。

灾难设备/车辆的象形标志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情报设计,日本多发地震正常成年人的逃生几率本身就很低了,更何况一些具有认知障碍的残障人士,所以为了提高这些人群的逃生率标志的设计尤为重要。


谷口暁彦在 2000 年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本身从事情报设计学科的他对于媒体、信息等艺术风格就十分感兴趣,在虚拟现实交互上他通过幽默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这些新技术带来的现实反应及其变化。


《The Helicopter Band》以及演奏中的样子
2007 年谷口暁彦在日本 ICC 大楼受邀参加了 Dungling Media 展览,本次出展的作品有《con》(2005),《The Helicopter Band》(2006),《music (of) score》(2007),本次展览的特色在于“悬空”这一概念,特别是《The Helicopter Band》这个作品,谷口暁彦和他的团队通过操作无线电来控制直升机演奏“空中音乐”,四架直升机上分别安装了距离传感器,方波的频率受直升机到地面的距离影响,简单来说这些方波产生的声音并不像线性频率那样可以随时被听到,只有在特定频率下被转换成正弦波才能被接收。
谷口暁彦发布作品的个人博客

谷口暁彦研究生期间制作的互动作品《Jump from》(2007)
同时期谷口暁彦还制作了一款互动作品《Jump from》,它是以任天堂的《超级马里奥兄弟》为表现方式,观众可以通过FC的手柄来控制马里奥进行游戏。但是,在游戏各个地方跳跃时,画面会切换到谷口暁彦提前录制好的真人视频。谷口暁彦表示:
“这些视频是我作为作者在过去用同样的方式操作并跳跃的视频。我提前在游戏中到处跳跃,并将视频保存到数据库,每当观众在相同的地方跳跃时,它就会切换到过去的视频。”
谷口暁彦亲自展示《Jump from》
这也是谷口暁彦早期作品对于时间概念的探索,观众的“现在”选择是由“过去”数据库提前预测的,或者“过去”拍摄的视频是由观众的“现在”选择来操作的,总的来说这是可以让观众一边游玩一边思考的作品。


在初次构想虚拟现实作品前谷口暁彦依旧使用了和《Jump from》相似的现实带入现实的表现风格,《夜だけど日食》这个作品就是通过光和声的变化反馈来体现昼夜概念以及鬼神学。

《Jump from》,谷口暁彦,2010
该作品主要通过一个显示器来显示一个灯泡的图像,灯泡的闪烁的同时会发出声音,而显示器后方则放置一个真实的灯泡,它会根据声音的变化随之亮起,从正面看显示器后方的光照像是从显示器内的灯泡所发射的。
《Jump from》,谷口暁彦,2010
同样《夜の12時をすぎてから今日のことを明日っていうとそれが今日なのか明日なのかわからなくなる》这个同时期的经典作品,谷口暁彦思考了平时我们忽略的一个问题,到达午夜 12 点到底算今天的时刻还是明天的时刻?

《夜の12時をすぎてから今日のことを明日っていうとそれが今日なのか明日なのかわからなくなる》,谷口暁彦,2010
作品左边是实际的挂钟,右边是挂钟拍摄 12 小时的图像。视频中的时钟与实物的时间一致。但视频中的时间只有再现,并且失去了原有实物时钟的功能。正如你在看枪战片,子弹并不会射出屏幕。但是有种情况只要视频内的时钟准确地显示当前时间,即使它没有原始时钟所具有的任何机械体,也可以用来作为时钟表示,类似表象幽灵般的存在。
《夜の12時をすぎてから今日のことを明日っていうとそれが今日なのか明日なのかわからなくなる》
谷口暁彦第一个质量较高而且具有理念的虚拟现实作品是 2013 年的《日々の記録》,从 2012 年 11 月左右开始谷口暁彦就像日记一样每天对日常普通的风景进行 3D 扫描,并把它上传到 Tumblr。
《日々の記録》纪录的卧室
《日々の記録》
2013 年夏天,谷口暁彦展出了一组装置作品,其实就是他当时房子内部的 3D 扫描文件,观众可以操作视角来观察的房屋内部的细节,有意思的是谷口暁彦把自己的人物拟化形象做成了控制摇杆。

谷口暁彦形象的摇杆
《日々の記録》操作方式


谷口暁彦用了 3 年对于 3D 的理解在 2016 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微电影,不过实质更像是 MV(你敢信一个情报设计的讲师居然做了一个跳舞的 MV)!谷口暁彦一直觉得 3D 更像是神鬼故事中幽灵般的存在,因为 3D 渲染出的大部分东西只存在表皮,肌肉、骨骼、器官等内在的东西并不能渲染出来。不过这次靠着 Cumhur Jay 的 On & On 好好整活了一把。
谷口暁彦通过 3D 扫描把自己代入虚拟世界,并且随着迷幻的音乐舞动全身,随着场景的不停变化谷口暁彦以虚拟身份不停穿梭,后半段的多重虚影营造出一种实验性的画面感,魔性且幽默。
Cumhur Jay - On & On前半段的魔性舞蹈
还记得上文提过的 2013 年谷口暁彦每天都会把日常的场景扫描进虚拟世界吗,这次他将自己的形象与之前的素材结合制作了可供观众游玩的《私のようなもの / 见ることについて》,本质上这是一款类似互动文章的作品。
《私のようなもの / 见ることについて》
谷口暁彦本人使用 3D 扫描仪制作了两个完全相同的化身,它们作为艺术家的“另类自我”被放置在提前设计好的环境中。观众可以通过虚拟化身观察谷口暁彦的日常生活,并要按照关于“看”为主题的几篇文本进行移动探索。
《私のようなもの / 见ることについて》
除了这些谷口暁彦还将浏览器放大并套在自己的脑袋上进行网页浏览,虽然场景都是《Cumhur Jay - On & On》里的素材,但镜头感还是那么魔性,应该算是一个测试作品吧。
观众在探索《私のようなもの / 见ることについて》
近年来,很多备受关注的媒体艺术都让观众沉浸在视频作品的世界中,但谷口暁彦一直质疑现实与虚拟空间的界限。并且也曾表示:
“我希望看到作品的人可以通过作品的表达去改变本身的原始印象。从早期使用马里奥的作品到近年来使用“化身”的作品,我想我一直在尝试营造一种观众对现实的脱节感以及对时间的变量感。我有一种感觉,是不是自己的存在更有趣,因为我不是那么独立,但可能是因为我有点优柔寡断。觉得我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这种不确定性的东西。”
“我认为这种分裂感和不确定的主题是每个人在互联网和现实世界重叠后每天都会经历的事情。不过,与此同时,这样的感觉也在某处被压抑着。我想我正在通过我的工作来思考这种感觉。”
虽然前期谷口暁彦多以实物的表现形式去表现作品内容,但在后期探索虚拟现实的作品上都用到了 Unity 等 3D 游戏制作软件。
Unity3D是世界领先的实时 3D 开发平台,可以用于跨平台混合现实开发,为大规模的生活应用创建沉浸式的 3D 体验。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在新媒体艺术、游戏、影视与动画、建筑以及制造业均用用竞争优势。近期 OF COURSE 也为大家开设了 Unity 的虚拟实境大师班,感兴趣的小伙伴赶紧来咨询加入我们吧!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参考资料:
https://okikata.org/
https://www.cinra.net/article/interview-201910-taniguchiakihiko_kngsh


跟随纽约大学教授学习人工智能
掌握实时机器学习框架,发布自己的NFT













版权声明:
作者:bitchina.net
链接:http://www.bitchina.net/archives/7639.html
来源:比特中国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